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教育改革從導入IB 雙語雙軌教育開始 !


台灣教育改革從導入IB 雙語雙軌教育開始 !

1 台灣要具備國際競爭力, 必須實行雙語教育
當今世界, 各國政府都在致力制定全球認可的課程, 台灣教育當局改革團體也口口聲聲要把教育目標訂在「栽培下一代增加國際競爭力」, 還卻還沒意識到台灣實施雙語教育的迫切性, 國人捫心自問, 本土菁英一出國門有多少人能夠在國際場和用英語侃侃而談?國人英語聽說能力嚴重不足台灣教育當局意識到了嗎? 為什麼權貴子弟、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家庭很多就為了造就小留學生甘願全家骨肉分離? 台灣人心知肚明, 學生跟著體制內的課本內容, 縱然學富五車, 一出國門國人英語聽、說能力不足,聽不懂、不能及時用英語表達或反應, 當場立刻矮人半截, 那裡談得上國際競爭力? 台灣教育當局的教育改革還不致力教育子弟成為雙語人才卻讓台灣的學生還必須為基測指考成績一兩分數爭得你死我活, 讓學生青春、精力虛耗空轉的入學方案大戰何時方休?

2 導入IB國際文憑課程, 讓體制內實施雙語具國際升學遠景
再看台灣內部的教育改革現況, 全球政府都已經致力體制內學校導入世界知名大學都認可的IB國際課程了,為何12年國教基測、學測、各類考招, 免試升學方式還是無法學生和家長教改團體滿意? 問題就出在教育部門所提的教改方案不敢正視民眾的需求!  家長要的是所有的學校都變成明星學校, 體制內學校所培養的下一代都是走得出國門的雙語人才! 全球化的衝擊下, 21世紀台灣的優勢將從輸出中、英語雙語人才開始, 將來也會因著台灣的雙語環境吸引外資和外來的人才, 台灣儘速在體制內導入IB國際文憑課程正是教改方向邁向國際的新契機! 該是台灣了解 IB「國際文憑課程」實行雙語教育的時候了!

3 什麼是「國際文憑課程」
「國際文憑課程」全名為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 IB, 由來是在六十年代,隨著歐洲共同體的崛起,國與國之間的商貿往來和外事公務越來越頻繁,因而出現了「移動家庭族」。隨之而來的是這些移動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他們迫切需要一種世界範圍內的網絡式的教育機構來滿足這些移動家庭子女的接受教育並得到相應認可的要求。於是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應運而生。IB 「國際文憑課程」共分為「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或「國際文憑 職業相關的認證課程」IBCC三階段四個部份, 每個階段學校提供六到八個「學科組別」, 由國際文憑組織(IBO) 統籌協助地方學校導入課程並到取得世界認證的資格, 而每個階段每門課的修習時數、內部外部評量給與成績等方式有彈性的規定。 IB 「國際文憑課程」可以也致力於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本土課程融和, 國中、小學階段還可以用地方語言 (中文) 授課, 所以自從1968年開始實施以來, IB世界學校逐年快速增加, 目前 (2014年11月)全世界在 146個國家內已經有 3,917 所「國際文憑世界學校」(IB World Schools)採用, 其中2,180 所是獲得政府資金補助 (state funded) 的體制內學校, 學生總數超過120萬, 而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修習畢業成績得以用來申請入大學, 也就是說, 只要在本國讀完IB高中, 畢業就可以直接申請全世界75國超過包含劍橋、牛津、哈佛等常春藤名校2,000 所世界知名大學。讀IB課程並不是比較簡單, 相反的, 它的課程靈活重視思考,深俱備挑戰性, 然而強調做研究、寫報告、社群服務等概念, 並融和全球化的思維, 甚至高中課程學分還能抵掉上大學後的部分學分, 被視為是通往世界大學名校的金鑰。

4 歐美亞洲政府已經如火如荼體制內學校導入IB
近20年來, 歐、美地區的普通公立高中, 譬如 2007年小布希總統開始播款補助體制內學校導入IB課程;  德國更早在1986年承認「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畢業效力等同德國「高中會考」(Abitur),並於境內大城市的「古典中學」(Gymnasium) 內提供IB課程; 近來來亞洲的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本地學校等都紛紛以不同和IBO 國際文憑組織的合作模式獲得政府資金補助而註冊並獲得認證加入國際文憑世界學校行列, 總而言之, 在體制內導入IB國際文憑課程, 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幼兒園所、小、中學階段 提高學生國際競爭力、使學制邁向全球化、學校課程標準化而奉為依歸的國際新潮流。

5 導入IB同時實施雙語讓台灣教改運動提升到國際視野
台灣的教改運動若從1994教育改革年算起, 20年來推行的包括十二年國教、自學方案、各類大學入學或招生方案實施後社會就不斷出現持反對立場的聲浪, 其基本的矛盾糾結在教育改革的種種措施打不破社會大眾對於明星學校的迷思, 而讓整個教育體系的成員在尋求「公平錄取」的噩夢裡面打轉, 望子成龍的天性, 學改變不了明星學校的菁英崇拜, 結果是不管面對哪種考招方式家長都改變不了把子女送到「最好的高中」和「最好的大學」的心態。 而大眾也明白, 只要國人一日不破除對明星學校的迷思, 台灣的升學主義將永遠持續變形存在。導入IB同時實施雙語讓台灣教改運動早日提升到國際視野吧!

6 從雙語雙軌輔助弱勢原則做起
如何實施雙語體制內導入IB, 同時有效打破國人對明星學校的迷思呢? 難道是像教育部的鴕鳥心態以為不給十量尺就能打破學校排名嗎? 柯文哲說他無法理解,為什麼教育部就是不順從民意? 我們現在就來講民意, 如果台灣政府導入IB國際課程, 涵蓋幼教到高中畢業階段四種課程、國際認可而且世界通行的教案, 國小國中採取中英文教學, 高中實施全英文教學, 高中畢業就可以用IB成績直接申請全世界75國超過 2,000所大學就讀, 是不是民眾就有了擠進台灣明星學校窄門外的另類選擇呢? 因為學生都能依照個人升學或家庭搬遷的未來的規劃, 進入能配合的台灣體之內學校類型就讀, 讓傳統的明星高中繼續維持優良的光環負責輸送畢業生進入台灣的大專優良學府, 繼續培養本土人才, 同時政府撥款優先補助所謂「非明星學校」導入國際大學預科課程, 培育雙語人採, 負責栽培計畫高中畢業後就出國念大學的國際菁英, 是不是就可以建立雙軌制度, 藉此打亂了既有的學校排名呢?
台灣目前坊間提供IB課程只有台北高雄四個國際學校和民間協助留學的私人補習機構, 簡言之, 是強勢族群錦上添花, 藉著自身家庭經濟條件的強勢而得以享受更優良教育的特權, 這和我們期望台灣可以從體制內開始實施, 而且從弱勢族群開始的精神背道而馳, 我們的下一代不應該因為家庭貧富不同而承受未來前途機會不等的社會問題! 如果台灣的中央政府早日在體制內學校導入IB, 就能杜絕不久後IB被民間商業補習團體包裝成精良的留學配套來營利, 並造成另外一波學生補習風潮, 因為這絕非是一般父母家長所願見的。

7. 結論
教育是百年大計, 我們也了解, 台灣要實行雙語教育、要把體制內的本土教案和IB國際文憑課程結合融和等種種思維將牽涉到國家重大政策以及社會教育思想的改變,非一蹴可幾之小事, 但是綜觀世界趨勢、全球化的衝擊下, 台灣施行雙語教育已經是遲早必行之路, 不可以落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之後, 台灣實施IB雙語以「提升學生在國際間的競爭力」的教育目標應該就從現在開始! 總之, 唯有台灣執政者正視台灣教育的癥結問題, 對症下藥, 從長計畫利用導入IB在體制內學校實行雙語雙軌制度, 才能在台灣教育改革開始20年後開啟另外一個實行本土化加上國際化教育的新契機, 若計畫實施得宜, 將會成為台灣一舉兩得、雙贏、甚至三贏的劃時代教育新策略。

期望台灣能逐步實行中、英文雙管齊下的本土化雙語教育, 勾畫嶄新的多元的入學方案藍圖、實行傳統和IB國際課程雙軌制度, 朝向走進雙語、邁向國際的前景, 讓學生根據不同規劃的國內完成大學學業或留學方案, 一併達成打破台灣社會對於菁英教育的迷思、減緩台灣國內的崇拜明星學校的惡性升學競爭、吸引全球菁英來台灣就學, 同時帶動台灣學術界全球化密切的交流, 讓台灣教育改革的目標提升到全球的視野,  台灣教育改革新遠景就從實施雙語教育導入國際文憑課程的雙軌制度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