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從日本教改反思台灣,談國際文憑全球發展

從日本教改反思台灣,談國際文憑全球發展

 坪谷‧紐厄爾‧郁子女士的《給孩子與世界接軌的教育》中譯本序


讀日本坪谷‧紐厄爾‧郁子女士的《給孩子與世界接軌的教育》,讓我對教育改革又充滿信心!這是兩岸三地專書探討國際文憑的第一書,單單日文原版封面文案:二○一八年日本的教育即將改變,以廢除統一考試為目標,擺脫封閉鎖國,「國際文憑課程」正式登陸日本,展開全球化標準教育!就足以吸引台灣社會的所有目光。

二〇一二年夏天,坪谷女士接下了國際文憑組織亞太地區的理事一職,負責整合國際文憑課程納入日本的高中學校的大計畫。這項改變包括推動廢除統一考試、協助日本國內設置二○○所高中採用國際文憑IBDP,以及計畫二〇一八年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採納國際文憑的評鑑標準等等,這將是日本近代推動教育制度改革劃時代的突破!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是什麼?

簡單來說,「國際文憑課程」是一個能讓國內學校教育直接與世界接軌的全球通行課程,全名為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 IB起源於一九六○年代中期,瑞士日內瓦國際學校一群對教育全球化有前瞻性遠見的教師們共同設計的國際標準課程。本意是為了方便世界各國從事外交工作的人員或是因為工作異動必須經常變換國家住所的國際旅人們,為安排其子女因轉學而引起的學力評估和申請大學成績審核而設計的教案,從一九六八年啟用的高中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簡稱IBDP),一路往下延伸發展到「中學課程」(Primary Years Programme,簡稱MYP)、「小學課程」(Primary Years Programme,簡稱PYP)和「職業相關的認證課程」(IB Career-related Certificate,簡稱IBCC),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套為三到十九歲學生所設計的四個「國際文憑課程」完整系統。

這套原本只為國際學校學生設計的教案,因強調靈活性並能兼顧時代性趨勢,很快得到國際學界極高的評價,全球採用的學校逐年快速增加,而且不單盛行於歐美和世界各國的國際學校,近二十年來,亞洲的日本、中國、香港、印尼和馬來西亞、越南及新加坡的公立學校,都紛紛獲得本國政府的補助,認證成為「國際文憑世界學校」(IB World Schools)。至二○一五年七月,全世界一四七個國家內設立了超過四千所國際文憑世界學校,其中半數以上是體制內的公立學校而二○一五年五月最近一次人數統計,完成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參加IB全球考試學生,接獲成績並申請大學成功者超過十四萬人,而目前全球國際文憑畢業學生總數更超過了一三○萬人。坪谷女士在本書中簡潔有力的介紹了IB課程中小學、中學、高中、大學預科和職業相關的認證課程等三階段四個課程的內容,更援引學校現場實地採訪的教學情景,忠實呈現了IB校園課堂的樣貌,讀者不能錯過。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文憑課程」設立了一套全球統一的考試,目標通往全球各家大學。也就是說,儘管各國大學所設定的成績門檻不同,但學生只要在本國讀完了DP課程,再透過外部與內部評量核可,畢業後即可直接申請全世界七十五國超過二六○○所大學,不必再額外為留學準備考試。而受過嚴格課程訓練、取得DP畢業證書的學生們,深受世界一流學府的青睞,成為其積極錄取的目標學生。再加上「過去四十年來,修完DP課程的學生憑此進了全球頂尖大學學府的窄門,入學後的成績依舊亮眼而深受肯定」,更使得「國際文憑課程」已被視為是通往世界大學名校的金鑰。坪谷女士在本書中深入淺出列出了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各大學為爭取國際文憑課程畢業生所給予的各種優待措施,台灣讀者必定有興趣了解。

教育是為了培育能夠面對未來變局的人才

美國杜克大學經濟學家凱西.戴維森(Cathy Davidson)在二〇一一出版的書《眼見為憑》(Now You See it)中提出:「當今的學校執著於教導我們小孩以古老方式去應對他們長大後的經濟局勢……可預料的是二〇一一年度入學的美國小學生中,有六五%在學校畢業後將從事目前並不存在的職業。」坪谷女士在本書引用了戴維森的理論,並警告日本民眾,「現存的職業有一大半很可能會在未來消失」,因此,「學校必須未雨綢繆,以便讓我們的孩童成為未來的人才,才能從事『目前並不存在的職業』。」

僵化、教條式的背誦和公式化的考試內容將被取代!日本的教育和企業發展已經因為全球化的競爭、教育領域邁向無國界的趨勢而走到了瓶頸。就拿現況來說,層出不窮的多元入學方案,不就等於是向長期以來公認最公平正義的全國統一考試制度,投下一張不信任票嗎?既然讀好大學即可進入大企業、坐領高薪、持優渥退休養老的美好願景已幻滅,「政府教育加補習班」這種升學主義下怪異的社會組織架構,是否也該到瓦解的時候了?坪谷女士筆下這樣的日本社會,何嘗不也是台灣國內現狀的寫照?

為了想替社會僵局注入活水,日本政府與教育單位大膽轉念,廢除全國大學統一考試,採行全球化標準的教育方式「國際文憑課程」。除了因為「國際文憑課程」在全球獲得極高評價,更重要的是學程內容不偏重知識記憶而強調思考,目標定位於在培養學生成為未來的國際人才。與其鎖國閉門造車,不如敞開國家大門,讓國內學校的教育和培養國際人才的道路完全接軌。一旦公立學校採用國際文憑課程,學校就不再強行灌輸側重知識記憶的內容,學生也不再需要參加「一試定終身」的統一考試,而是透過平日邏輯思考能力的訓練和自主學習,進而獲得解決難題的能力──也就是「通行世界的力量」,成為積極參與社會的未來人才。

適合在地化發展的雙語教學課程

對台灣民眾來說,聽到國際課程,心中不免產生的疑問是:既然是國際課程,需用什麼語言上課呢?如果是英語,那非英語系國家怎麼辦呢?
答案是,「國際文憑課程」學校授課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但是國中、小學階段可以用地方語言(如中文)授課,只有在高中階段必須採用全英語教學,而日本甚至爭取到高中只有兩科用純英文授課,其它科目可用母語日文上課和評量的特殊待遇
閱讀至此,讀者是否面臨坪谷女士所提出的疑惑:既然設置採用全球標準的DP課程學校,為什麼還要特地用日語教學?用日語教學不就稱不上是國際化教育了嗎?
而坪谷女士的見解是:「教育國際化」與「引進日語DP課程」乍看之下的確互相矛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唯有從根深蒂固的母國認同中獲得多元的價值觀,才是國際化教育的本質」。台灣讀者們或許也能從坪谷女士所提出的「矛盾點」切入,尋找出切合國人需求和社會期待的語言教育方式。

「國際文憑課程」是教改困境的良藥補帖
回顧台灣的教育改革運動,從一九九四年教育改革年算起迄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了,所有根據教育理念發展或擷取他國經驗而出籠的種種教改措施,實施後皆必出現反對聲浪。其基本糾結就在於打不破社會大眾對於進入明星學校、成為社會精英的迷思,因此對各類考招分數錙銖必較,而使得整個教育體系的成員都陷在尋求「公平錄取」的噩夢中打轉
但教改困境更深的隱憂在於,在當今網路普及、知識爆炸與資訊國際化的時代洪流中,教育改革政令和決策始終無法找到一套將國內課程和全球升學管道直接銜接的機制
面對全球化的來臨,既然孩子個個是父母的寶貝、是國家的財富,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充滿幸福感、獨立、自信、負責任地參與未來世界舞台!

台灣目前有七所 IB世界學校 ,七所都是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 然而,駛向世界的IB國際文憑課程不一定只能被國際學校、私立學校和貴族教育所獨享。尤其從亞洲各國教育部門的教改趨勢中可看出,國際文憑課程導入公立學校體系,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學制邁向全球標準化、提高學生國際競爭力、將國內學子進入國內明星學校的競爭轉變為進入世界頂尖學府的團隊合作關係、順應未來時代需求,以培養世界人才而奉為依歸的國際新潮流

最後,特別提到坪谷女士貫徹教育突破自我侷限的具體實踐。在一位受不了升學壓力的同學自殺和另一位離開日本實現夢想,特立獨行的同學啟發下,她毅然決然脫離日本刻板的學習框架,出走美國發展。但當她在美國得到所追求的幸福人生後,仍時刻關心全人教育,甚至返回到母國提倡雙語教育都要「透過英語施以人性教育」。其教育的觸角甚至延伸至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其它學習障礙者。了解作者自年輕時期即追求自我前途的毅力,以及她悲天憫人、關懷弱勢族群的教育胸襟,在在讓坪谷女士的教育訴求更具可信性、本書更具可讀性。

各位深受升學壓力之苦,關心孩子前途的家長們,當日本文部科學省將「國際文憑課程」視為「教育界的黑船」,當日本的教育改革已經定調,要在二○一八年改變體制,逐步廢除統一考試,當坪谷女士所主持整合的教改計畫將為日本投下震撼彈,引入國際課程後,其骨牌效應勢必帶動大學的改革,而後企業和整個社會,也都將朝向國際化發展……這本《給孩子與世界接軌的教育》中譯本或許能為台灣教改前景提供寶貴的參考。台灣是否有機會藉此廢除聯考呢?

請您慢慢品味這本精彩好書,並和子女、學校的師長們一起分享討論,因為「帶動輿論即可改變社會」。而美國《引導教育的第四途徑》(The Fourth Way)的作者安迪‧哈格里夫(Andy Hargreaves)斯與丹尼斯‧雪利(Dennis Shirley)指出:「在二十一世紀裡,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創新和創意,也需要與同伴,需要國內外更多的連結和依賴,而不是自大的堅持獨立作業。是時候來重新塑造這個世界,並且重新創造自我了。」讓我們藉著傳播本書帶來的訊息,引頸期盼台灣教育改革整合國際文憑課程的未來吧!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談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


1    前言


「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本文簡稱IBO, 目前一共管理四個國際課程,包含1968年最先開始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全名為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本文簡稱IBDP1994年往下延伸到「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iddle Years Programme 本文簡稱MYP,1997年則開始「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rimary Years Program), 本文簡稱PYP, 2012年又加入了「職業相關的認證課程」 Carrenr-nrelated Certificate, 簡稱IBCC, 成為一套專為319歲學生全程設計的四個國際學程系統。

IBDP以及MYP 的初步研究筆者已發表於教育研究月刊247249期。本文重點在介紹PYP, 對其課程的教育理念和目標、教案設計做重點探討, 簡述獲得IBO授權認證IB世界學校的程序,期望台灣教育單位撥款由上而下專案輔導體制內導入PYP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 和引發國內更多對此議題的學術探討。

 2    什麼是PYP?

 
PYPPrimary Year Programme , 本文譯為「國際文憑小學課程」, 是由「國際文憑組織」(IBO)提供的國際標準化小學課程, 適用於312歲孩童。PYP的前身是「國際學校課程計畫」(International Schools Curriculum Project, 簡稱ISCP, 這是一個歷時十多年研發出來的學習教案。這些最初的目標是由IBO正式宣佈採用PYP小學課程後持續營造校園內的國際情懷 (international-mindedness), 其目標是建立一個世界各地通用的課程,這些312歲的學生, 不管任何因素需隨家庭轉學到其它國家的學校, 學習的內容都可以透過這個國際通用課程得以接續(IB PYP, 2015)

 
PYP適用於幼兒園所到小學階段學生,教導孩童為未來升學計畫或職業生涯做準備, 培養孩童不管是在課堂上或日常生活中能成為一個「好發問者」 (inquirer), 同時也為之後將連接的MYP「國際文憑中學課程」奠定基礎 (IB PYP, 2015)

 
根據IBO官方統計全球總計,目前(2015年三月)一共在150個國家內有4,096所學校採用國際文憑課程, 其中1,245所學校採用PYP課程當中亞太區占了331, 因為本文訴求是體制內公立小學導入PYP, 所以據統計, 亞太區目前只有37所是由政府資金補助的小學, 而臺灣唯一一所採用PYP課程是高雄市觀音山義守大學旁的「義大國際高級中學」,屬於私立的國際學校性質(義大國際高級中學, 2015IB PYP, 2015)。足見臺灣體制內導入IB課程有很大發展空間。

 2.1  PYP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的核心, 教育思想六個跨學科的學習框架

PYP的教育核心思想是提供六個學科组别的課程, 培養學生自小學階段開始就開始尋求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對概念的理解的發展、正面態度的展示以及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上四者之間的平衡。

PYP 「國際文憑中小學課程」六個「學科組別」 (subject groups) 包括「語言組」(language)、「數學組」(mathematics)、「科學組」(sciences) 、社會學 (social studies) 、「藝術組」(arts) 和「健康社會與個人教育」(physical, social and personal education)
 
PYP 的特色之一在橫跨六大學科的主題, 這些主題提供國際文憑世界學校機會去把本地和全球性問題納入課程中, 並有效地讓學生「逐步提升」(step up) 去進行超越學科領域範圍的學習(IB PYP, 2015)
        

PYP跨學科的六個學科組別和學習框架

 

2.2  PYP 教案的五個基本要素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還包含結合知識、概念、技能、態度、行動等五項基本要素 (essential elements), 在此框架內培養學生獲得以下能力, 確保人生的成功: 1. 必要的知識;  2. 理解各項概念,不是分科學習而是串聯所有課程; 3. 獲得跨學科技能,培養自身紀律; 4. 態度訓練,培養具備全球思維的人才; 5. 課程修畢後還能夠付諸行動 (IB PYP, 2015)

 

2.3  PYP「國際文憑小學課程」教案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的教案 (curriculum) 定義很廣泛,包括了教學方法和學習,認識這點, 就可明白兩者之間在實踐中的密切聯繫。此教案的是付諸行動的書面計畫, 也就是說, 這個小學課程中繼續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和中學課程一貫的「教學步驟」(approaches to teach, ATT,以強化「真實學習」的教學, 以提問做為探討學問和強調認知的驅策。 PYP教案致力於結構性、目的性的探究, 讓學生主動從事自己的學習, 學生具備如此的能力, 教師才可以在建構意義上協助學生的自主學習。 PYP教案的教學和學習步驟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可分為三部份:

 
 2.3.1 學習教案 /課程目標

PYP 教案的教學和學習步驟第一部份Written Curriculum, 字面上是書寫的教案, 意思則近似「課程目標」。 PYP 課程旨在提供一個平衡學生基本和相關的知識和機能, 發展概念上的認知, 培養個人化正面的態度以及付諸行動的負責能力的教案。

PYP 「課程目標」在針對學生學術上以及社群上和情商上的需求; 鼓勵學生發展獨立能力為自我的學習負責任; 支持學生了解世界並積極參與世界; 幫助學生在國際宏觀的基礎上建立個人的價值感。

 

2.3.2 教學教案/教授課程


教案第二部份是「Taught Curriculum, 字面上意思是「教學教案」, 意義上則是指「教授課程」, 目標是如何設計教育步驟 (pedagogical approach) 才能讓學生學到最好?它定義學校應該如何教授「書寫的教案/ 「課程目標」。 PYP 目標在教導學生自己提出建構式的、有目的的問題, 訓練自主學習能力, 從已經獲得的知識基礎上、從對新體驗的質疑和提供機會自省和解答綜合問題的基礎上支持學生從周遭世界建構所學習的內容的意義。這個步驟尊重學生對於世界上人事物相關性的體認所發展出的概念, 鼓勵學生提問, 考慮和精煉他們對於社會和自然世界的理解度。為了達到這些目標, 學校教師們必須共同合作策劃教學並定期接受專業發展訓練(essential elements)

2.3.3 評量教案/課程回顧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教案的教學和學習步驟的第三部份是「Assessed Curriculum, 字面上是評量教案, 內容則接近「課程回顧」, 目的探討學習的成果。 根據IBO 的設計, PYP評量的目的有三: 鼓勵學生學習; 二是對學生的學習提供資訊; 三是協助學校導入更成功的PYP課程。 透過評量, 學校教師了解學生所學、所理解的為何, 定意下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 讓教師可以更了解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困難, 而在日後的教學上提供不同階段的解決方案。

 

總之, PYP的教案目標在培養學生獲得「跨學科技能」的「學習方法」(approaches to learning,  ATL, 這也是整個IB課程的最終目的- 透過技能學習取向的、「注重過程的教學」(process focused teaching) 去發展學生的自主(self-managed, self directed, self-regulated, independent) 學習, 讓學生成為能夠自我管理和自我定向的獨立學習者(IB PYP, 2015)

3    「國際文憑課程」學校國際認證程序


 

加入IB世界學校國際, 認證程序基本上大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同時, 要取得認證必須依照階段計畫繳交年費給IBO「國際文憑組織」。 五個階段簡述如下:

「國際文憑課程」學校的認證程序

3.1  考慮階段


學校一旦決定要著手研究IB認證過程就開始了考慮階段 (consideration phase)。學校的主事者必須提交「學校資料表」(school information form)明確表達要採用PYP, MYP, IBDP課程或是IBCC課程, 並提出相關的詢問獲得諮詢。 IBO一旦確認接獲所提交的「學校資料表」後,學校領導者(leader) 就必須:

-          確定該校校長(head)人選並參加IB課程第一類別的第一個工作坊以認識IB「國際文憑課程」, 了解其教育哲學與授權過程

-          確定該校「協調者」(coordinator)的人選

-          取得學校所在社區的支持,並確定認證過程所需要的資源

-          審視「國際文憑課程」理念、的學程結構的特殊性和要求。學校可以在這個階段試著把導入IB課程前後狀況做比對, 看是否兩種課程相融? 如何融和?

在此階段需要的兩項文件分別是「學校資料表」(school information form)和「課程標準, 實踐與對候選學校的要求」(programme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andidacy), 考慮階段學校尚無需付給IBO任何費用。
 

3.2  申請階段


在申請階段(request for candidacy/decision on candidacy) 學校需先從IBO官方網站「resource and document library」下載「申請為候選學校」 (application for candidacy) 的表格, 包含審慎了解審慎評估IB課程和理念與學校的使命、 結構和文化能否兼容的各種可能性; 計劃如何履行學校想成為IB國際學校的承諾並進行必要的調整; 評估成為IB候選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包含學校的法律地位和結構調整過程, 如何執行IBO給予的任務, 學校如何進行專業發展以及計畫導入和實施課程的預算等根據問題作答。當學校交出申請表格並繳交費用後, 就開始了這個「要求成為候選學校」的正式申請階段 (request for candidacy)。根據學校的學年起訖時間, 申請書交出日期為每年的四月一日或是十月一日。IBO會據此決定是否接受申請(decision on candidacy)

在這個階段, IBO會針對申請書的內容提供反饋。包含指出學校的強項和授權之前需要改善的弱點。這類IBO的諮詢服務會持續在授權過程中提供給學校。而在這個候選的申請階段, 學校需要繳交一年的候選費用。所有相關的要求和規則, IB官網可以取得, 後選學校必須依據規定,在授權期前後完全達成IB課程的標準。

 

3.3  候選階段


在候選階段 (candidate phase) 學校開始甄聘合格教師, 所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都必須在IB官網上找到相關的出版文件和輔助教學的材料研讀, 也可以透過網上論壇 (online forums) 和全世界IB教師進行交流。

 

學校若是導入PYP 小學和中學MYP 課程在此階段可以開始試用課程, 而且試用期不可少於一個學年。課程協調者和相關人員必須去上特別的IB認證的專業訓練活動, 以達成授權資格。學校也會獲得IBO地區總部和教育網 (IB educator network, IBEN) 的支持, 他們都是熟知IB理念的專業人員。獲得諮詢是候選階段一個決定性的要素, 候選學校可以針對資格問題提問。在候選階段的每一年IBO都會提供固定時數的遠距諮詢以及到校諮詢, 供應最新出版的報告和適當的知識給予學校最有效的協助。 之後學校會接到諮詢者的報告,每份報告都會針對學校對授權需求所做的努力和學校是否已經為申請授權已經做好準備等作總結。 當學校在考慮是否已準備好申請授權時,作出重要的決定前, 應慎重針對顧問的反饋和指導。IBO最後也會有專人到校負責認證。在這個申請為候選學校的階段,學校可以宣布已成為「IB候選學校」預備招生。候選學校每年需支付年費, 直到通過授權合格, 通常整個過程學校必須付2-3年年費, 這筆費用即使將來因故不採用IB課程也不能退還。

 

IBO 官網上有詳細「學校授權指導」 (guide to school authorization), 此外, 有用的文件還包括「課程標準和實踐」 (programme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顧問指導原則和「侯選學校守則」 (Guidelines for consultants, and Rules for candidate Schools), 皆可在「資源和文件圖書館」(resource and document library) 下載, 所有文件上的要求學校不管在授權前和授權後都必須遵守。  

 

3.4  申請授權階段


候選學校在準備妥當後, 提交一份「授權申請書」 (Application for authorization) 就開始了申請授權階段 (request for authorization), 此申請書是學校會同IBO地區總部一起在網上提出, 學校需要繳交特殊的文件明確表示已經了解IB課程, 此外還需繳交導入(試用)課程的計畫書。在此階段, 學校必須已經完成教師職業發展需求, 得到IB世界學校認證, 開始固定支付IBO學程應用年費。申請提交後, 學校會接獲IBO要求其它額外的資料, 學校必須根據題問做回應。這些問題都必須解決後才算完成申請。完成申請後, IBO會派員到學校確認視察 (Verification visit), 這是關鍵的時刻,因為負責視察學校的基本上是兩到三位來自IB教育網站 (educator network, IBEN)的教育官員, 他們是受過訓練熟知全球IB政策的教育者。在訪視學校過程中, 他們決定性地評估IB的教育原則和所要求的標準是否都在候選學校的掌握中。視察後, 學校所在地區IBO總部會根據其訪視的觀察在申請書上提出報告。有時候, 學校必須被要求在限期內改善, 但過程都會獲得IBO的相關協助。

 

3.5  授權決定階段


IB教育官員確認訪視後, 如果學校在各方面都符合IB規定, 也無需再做其它改善, IBO地區總部的執行長(Director General) 就會正式授權學校開始教授相關的IB課程。在這個授權決定階段 (decision on authorization),學校就是正式成為一所IB世界學校進行IB課程。完成授權決定階段後, 學校可以在相關文件宣布成為IB學校, 學校也會被列入IB網站的名單中, 學校可以開始使用IB學校的校徽以及其它教材的資料等。

 

IBO統籌世界各地學校加入IB世界學校國際認證, 得到IBO認證的學校必須履行責任和義務, 如果「國際文憑組織」 察覺學校沒有按照規定授課或辦理相關事宜, 可以終結授權合作關係; 相對的, 已經加入IB 世界學校也可以終止國際認證課程, 但是之前必須諮詢過IBO。然而, 大學預科課程因為升大學關係重大, IB世界學校應該繼續直到已經參加課程的學生參加過考試,並取得考試結果才能停止, 以免影響學生取權益。年費所剩下必須繳交給IBO的年費用仍須繼續到同意的截止日期為止(IB,PYP 2014)

IB教育官員確認訪視後, 如果學校在各方面都符合IB規定, 也無需再做其它改善情況下, IBO地區總部的執行長就會正式授權學校教授相關的IB課程。在這個授權決定階段 (decision on authorization),學校將正式成為一所IB世界學校進行IB課程。

完成授權決定階段後, 學校可以在相關文件宣布成為IB學校, 學校也會被列入IB網站的名單中, 學校可以開始使用IB學校的校徽以及其它教材的資料等。

總計在這個階段學校需要的文件有:

 

1.  課程標準和實踐 Programme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2.  規則概要與IB世界學校規範 General regulations and Rules for IB World Schools
3.  學校授權指導 the Guide to school authorization
4.  標準, 實踐與需求的授權陳述 the authoritative statements of the standards, practices and requirements 
其它有關學校如何應用IB學校的身分招生, IBO也有相關資訊, 可在資源和文件圖書館(resource and document library) 或是 數位工具包 (dgital toolkit) 獲得(IB PYP, 2015)

 

3.6  IB課程使用年費標準


年費
美金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Diploma Programme (IB)
10,820
中學課程 Middle Years Programme (MYP)
9,055
小學課程Primary Years Programme (PYP)
7,910
職業相關的認證課程IB Career-related Certificate(IBCC)
1,370

 

這是每年IBO對每一個學校每一個課程所收取的費用金額, 如果學校同時被授權教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課程譬如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和MYP「國際文憑中學課程」(IBCC),就可以減免大約10 %的年(IB PYP, 2015)

4    討論


 

4.1  雙語教育是臺灣國人突破現階段就學就業領域現狀的一大契機


由於高等教育普及, 台灣今日從事各行各業的人才不管是觀念上或是專業知識上國際化程度相當高, 用中文的場合能暢談無阻, 但是礙於普遍英語表達能力不足,一換到國際場合必須用英文即時抒發己見就顯得捉襟見肘,實屬可惜再看臺灣從1994年實施真正的教育改革政策20年以來, 實施十二年國教, 儘管批判聲不斷,學子能大多能入願就讀高中大學, 科技訓練在高等學府的常足發展也不在話下,即使伴隨而來的本土化國際化的議題紛紛擾擾, 在教育專家們通力合作下, 教育界整體上所呈現的多元入學管道顯示臺灣的教改的確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然而, 有一個臺灣體制內培養出來的學生的障礙卻不見廣泛的討論- 那就是臺灣學生普遍英語聽說能力的不足的遺憾, 這是教育改革運動中至今仍未見深入討論的一環

 

台灣近年來在語言教學或教育著作中, 提倡台灣實行中英雙語教育的論述時有所見,學者專家或一般皆認同雙語環境對孩童的成長和學習有利,因為雙語孩童較之於單語兒童具有更高的認知靈活性, 國人也普遍接受雙語在當今世界各領域占優勢的觀念, 這從台灣目前坊間英美語補習班林立小留學生現象頻繁昂貴的私立雙語學校林立台灣學生遊學留學越趨平常等情況可見一斑。由此可見台灣體制內需要雙語教育的時機臻近成熟, 只是礙於台灣政治環境和教育思維的侷限, 至今尚未有執政者考慮將雙語教育正式列入國民教育體系。臺灣在大小政治場合中不乏政治人物琅琅上口的培養國際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 教育改革方向與政治決策者是否具備國際思維息息相關, 2016年總統即將改選, 如有政黨候選人藉此提出全新的雙語教育教改政策培養國人實質的雙語能力必將讓國人耳目一新

 

 

4.2  新加坡雙語教育締造國際獅城奇蹟的省思


談到雙語教育, 一定會提到亞洲推行雙語教育成功的國家新加坡. 在《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譯林出版社出版),故前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自豪地將雙語政策稱為新加坡「建國基石之一. 從1960年實施, 過與不及, 當新加坡年輕一代普遍英語能力超過華文表達能力後,李光耀曾在2013年一個國慶晚宴公開露面的場合中上臺演講,呼籲家長盡早讓孩子接受雙語教育。在演講中李光耀用英語用華語,苦口婆心勸告受英文教育並在家中以英語同孩子交談的父母,盡早把孩子送往華文基礎深厚的學前教育中心,而在家中習慣以華語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則應該把孩子送到英文根基強的幼兒園(何惜薇, 2013)

 

李光耀引述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說,「同時教導兩歲或三歲孩子多種語文並不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混亂… 美國社會科學家已證明,盡早教孩子更多語文,孩子掌握這些語文的機會就更高。雖然在第一或第二年,他們不能夠分辨語法和句法,但到了六七歲,他們就懂得哪些詞匯應用于哪個語文,也曉得什麼是語法。(李光耀)語重心長地說:「教育是確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元素。在新加坡,除非從年幼就開始學習兩種語文,即英文和母語,否則在雙語教育政策下,孩子不容易掌握雙語」(何惜薇, 2013)。 由此可見雙語教育實施不易,除了政治決斷力還需要妥善的配套規劃。

 

4.3  體制內藉由導入PYP,  從小學階段開始實施雙語教育具前景


分析台灣的社會環境, 一來雙語並非是台灣的國家政策, 二來台灣的英語教學人員一般還未達到全英語授課的能力,所以現階段需要有國際上的夥伴,基於此考量,台灣教育部門在體制內學校導入PYP具前景。「國際文憑課程」 (IB Programmes)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套為319歲學生全程設計、全球認可的從幼兒園所到高中的國際課程本文所探討的PYP是一個包含跨六門學科的主題的全球性的學習框架, 從六門學科中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和跨學科的技能, 重點在強調培養學童以提出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 跳脫了記憶教學模式直接讓小學生從探索自身環境中了解自我。 PYP內容具靈活性, 能適應大多數國家的需求並和各國地方小學的課程相容, 開辦的學校亦可以在課程框架下編寫合乎學校需求的課程, 可以用中文授課, 也可以自行決定要用本國語或英語, 或雙語教學。但是即使PYP學校可以使用地區語言, 譬如臺灣用中文上課, 基於最後的高中銜接課程畢業之後目標是到海外讀大學的考量, 目前採用PYPIB世界學校還是較多實施雙語課程或全程用英文授課。

 

PYP同時具有國際觀和世界通行的特性,臺灣的教育決策單位藉著導入此國際課程在臺灣體制內實施符合臺灣民情和教育結構有機會成功逐步推行雙語教育以取代我國各級學校目前實行的單一的中文授課制, 改變台灣目前生活中「人造的英語學習情境」至到 「自然的英語環境」, 讓國人從小學就開始接受雙語教學, 雙語師資的取得或英語授課教師的專業訓練則可透過和IBO合作得到支援以及協助臺灣如果考慮體制內採用PYP實施雙語, 會是一個准許循序漸進、具備前瞻性、國際化的方案, 是非常值得考慮的配和實行中、英雙語教育的國際教案。

 

新加坡體制內公立學校也推崇IB文憑課程, 新加坡教育部從近年來推行了高中階段的「融合計畫 (The Integrated Programme 簡稱IP), 就是允許在學表現優良的學生可以跳過參加O水準考試, 直接到研讀A水準課程或是IBDP, 新加坡英向來遵循英國學制, 如今也開始採納起源於瑞士的IB國際文憑課程, 所以此計畫也被喻為有「走向瑞士」(go Swiss) 的意味。

 

至於如何藉著導入PYP在臺灣的小學階段的學校進行雙語, 或可用中文搭配英語上課, 例如除了國語課、本國歷史地理課用中文上課外; 或是規定某些科目用中文、某些用英語上課例如數學理化和外國史、地理科目用英語上課、或是中文搭配英語上課, 英文授課時數比例從幼兒園所或小一逐年加重; 不管是特定學科或者依照年齡遞增英語上課時數, 觀察國人「關心下一代升學前途」的心態, 臺灣所要實施的雙語教育必定要和破除明星學校的概念結合,更可以和照顧弱勢族群或偏遠學校概念結合並且和既有學制雙軌進行等考量, 這些都是臺灣學者在導入PYP實施雙語教育前必須規劃的重點。

 

5    結論


 

21世纪在當今資訊發達的地球村時代,知識日新月異,先進國家的體制內教育莫不日益強調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多語言的能力培養已經成為世界共識,所以要讓台灣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純熟的中、英雙語能力甚至多語能力訓練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培養國際人才並不能和體制內實施雙語教育畫上全等號, 但是沒有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表達能力的國際人才容易被埋沒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看新加坡華人社會實施雙語成功的例子, 台灣是否也應早日從體制內的國小甚至幼兒園所開始實施真正的中、英文並行之雙語教育, 切中人民需求, 教育新世代國人, 能夠在海內外地球村中用中、英文全球暢行無阻去取得就業、就學機會先機呢? 台灣的教育專家是否應跳脫本土藩籬的國際政策的思維, 及早配合台灣的學制, 研擬出一套適合國人生活環境、民情以及學制聯結的雙語教育並落實, 使掌握良好的中、英文能力成為全民運動,讓台灣擁有比新加坡更妥善的雙語環境, 使國人在全球各專業領域更具有國際競爭力呢?

 

台灣應早日從體制內的國小甚至幼兒園所開始實施真正的中英文並行之雙語教育,教育一般國人能用中英文全球暢行無阻去贏得海內外就業就學機會先機台灣實施雙語教育可參考新加坡模式, 因為兩國同樣是華人為主要人種基礎的社會,1960 年新加坡是從體制內採取由上而下方式大力推廣英語教育以及配合族群的母語輔助教育, 新加坡國人更是普遍認可他們的英語普遍化程度確為締造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化獅城不可或缺的條件反觀台灣向來注重英/美語教育, 確遲遲未意識到體制內直實施中英雙語教育的優勢, 政府教育單位應當順應當前時勢的需求,開始策劃邁向國際化,提升國家總體的競爭力,培養國民優秀的能力的體制內中, 將中、英雙語教育配套導入IB國際文憑課程做為國家教育改革訴求的重點項目。在目標為實施雙語教學的前提之下, 藉著導入IB國際文憑課程, 將體制內的教學目標和國際認可的課程融合, 不管雙語教育或導入國際文憑課程都是新嘗試、新挑戰, 教育專家是否亦能配合台灣的學制, 研究出一套更適合我們的教育環境、民情以及學制的雙語教育施行策略, 使學習英文成為全民的運動,並藉由訂立法案讓現有的主流學校和雙語學校雙軌並存,使台灣學子之間長久以來的聯考惡性競爭轉變成攜手努力取得國際文憑的良性合作關係,有效終結12年國教導致的國內社會紛爭讓台灣擁有比新加坡更妥善的雙語環境,使國人在全球各專業領域更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人才更易於交流, 成為實至名歸的國際化國家。

 

6    參考文獻


 

1.      IB PYP (2015).「國際文憑小學課程」. Retrieved from http://www.ibo.org/en/programmes/primary-years-programme/

2.      何惜薇 (2013)。李光耀:让幼儿 尽早接受双语教育。取自: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g/lifestyle/education/news/story20130817-241783

[He, X.-W. (2013). Lee Kuang Yu: Let Little Childeren get Billingual Education as earlie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zaobao.com.sg/lifestyle/education/news/story20130817-241783]

3.      義大國際高級中學(2015)。義大國際高級中學。取自http://www.isis.ks.edu.tw/

[I-Shou International School.(2015).I-Shou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Kao Hsiong, Taiwan. Retrieved from http://www.isis.ks.edu.tw/]